第十章 皇后(齐根断太监受)

众太监见他很是受用,便又说:“依我们看呀,主子万岁爷迟早会独宠宋公公你一人的!方才我们在外头都瞧见了,鸿明姑姑领着皇后娘娘懿旨,赐了沈公公一双绣鞋,还说要他时时穿着,谨守妇道。沈公公谢恩的时候,当场吐了一口血,后面还不知要怎么和万岁爷闹呢!”

韩贞吉见众人说着说着,竟又开始八卦沈灵,生怕祸从口出,便道:“好了,别光顾着说话,赶紧替宋公公擦洗干净。主子万岁爷已经更了衣,想来片刻便要去皇后那里用晚膳了。宋公公要跟着去送经文,可千万不能耽搁了。”

太监们听大师兄这样说,便最后吹捧道:“宋公公好恩宠,主子万岁爷去哪里都要带着你呐!”说着手下的动作又加快了不少。

宋清澄擦干净身体,想到还要去拜见皇后,心里很是忐忑,也顾不得清理后庭的雨露,只草草地用虎子解了手,便换上了太监们为他准备的青色袍服。原本这青衣也没这么快能换上,去针工局申领,怎么也要等上几日。是韩贞吉为了讨好宋清澄,先借出自己的新裁制的衣裳。韩贞吉本与宋清澄年纪相仿,身材相近,尺寸倒也格外合适。

宋清澄穿上青衣,只觉焕然一新。

他忽然想起从前自己的顶头上司,那个管事的太监夏橼。夏太监也是七品,他成日讨好这个巴结那个,左右逢源,费尽心血,也不过就是为了这个七品的差事。这些宋清澄都看在眼里。而他今日不过是后头挨了几下,摇身一变,竟也是一个七品掌事了。

太监们拿来铜镜,让宋清澄欣赏自己的英姿。宋清澄在镜前整理衣冠,一个太监便在一旁道:“宋公公,你那绿袍我们就替你扔啦!”

宋清看着镜子里那个丹唇皓齿的少年郎,还来不及露出笑容,忽然瞧见自己两颊上那不正常的红晕——那正是陛下方才兴致所至,赏赐的两个耳光。他既意识到了耳光的存在,脸上便也开始火辣辣地生疼。想起皇帝床事上的暴戾,宋清澄又觉得后庭也胀痛难耐。再想到皇帝问他的,有关如何处置沈灵的那几句话,更是一阵后怕,顿时连照镜子的心思也没有了。

宋清澄一腔心绪无人可以诉说,最终只是点点头,说:“那就扔了吧。”

待宋清澄梳洗完毕,韩贞吉便把众人在钦安殿抄写的经书交给他。经书此时已被装订成册,放在一只精美的木制托盘里。韩贞吉手把手教导宋清澄如何奉举托盘,如何拜见皇后、呈送经文。宋清澄一一记下了,不多时便有人前来传召,领他去后苑的龙撵处等候。

后苑里已经不见了沈灵,只剩下苗圃旁的一滩血迹,几个绿衣太监正跪在地上奋力刷洗。地上雨水将干未干,不远处的龙撵两侧,已然排开了皇帝的仪仗。两列宫女太监打着伞盖、捧着香炉等物,正垂首恭候着龙撵的主人。众人神情肃穆,各个屏气凝神,眼观鼻鼻观心,竟如雕塑一般,仿佛连呼吸也没有了。

宋清澄见到这样的场景,只觉得喘不过气来。他再不复被众太监吹捧的轻快心情,规规矩矩地站在原地等候,也是不敢多动一下。不多时,皇帝便被几个太监簇拥着,从乐志斋的正门出来。看到龙撵旁换了新衣的宋清澄,皇帝便点点头,说:“不错,青色衬你。”

宋清澄还没想好如何应答,甚至没想好是否需要应答,却见皇帝对他招了招手,让他走近些。他连忙小碎步上去,皇帝便在他耳边,用只有他一人能听清的声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下次朕没叫你去洗,不许擅自洗了。”

宋清澄先是吓了一跳,随即又红着脸说:“陛下,里面的……还在。”

皇帝闻言哈哈大笑,拍了拍他的脸蛋,夸赞道:“好奴婢。”随即便上了龙撵。宋清澄站在原地,只觉得脸上烫得要烧起来了。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夹着皇帝的东西,跟着龙撵亦步亦趋,时时担忧会被旁人看穿。幸而众宫人只是眼观鼻鼻观心,无人敢多看皇帝身边这位新进的宠奴。

林汲喊一声“起驾”,身后的队伍浩浩荡荡,就此向坤宁宫进发。

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位于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从后苑出来,入了坤宁门,便到了坤宁宫。近日皇后身体不适,皇帝因此早早派了林汲过去,向皇后说明不必出来迎接。但即便如此,勤恳恭谨的皇后依然坚持来到院中恭候圣驾。

这是宋清澄第一次见到皇后。

这一路上宋清澄便一直在想,皇后究竟会是什么模样。想到皇帝雍容的气度与英俊的外表,宋清澄便以为皇后作为他的妻子,应当也是一位神女般的人物。然而此刻见到皇后,宋清澄才发现,与他预想中完全不同,皇后的姿容十分平庸,也没有多么出众的气度,瞧着与皇帝并不相配。如果不是因为她身着绯色大衫,头戴凤冠做皇后装扮,又被一众女官众星捧月地簇拥着,谁也不会认为她就是大雍母仪天下的皇后。

但这并不妨碍帝后和睦。

皇帝一直对皇后极为礼遇,每日都会抽出时间,与皇后一同用膳。帝后相见之时,皇帝也一定冠服整齐,以示敬重。除却这份相敬如宾以外,皇帝也时常赏赐皇后礼物。这些礼物

往往并不贵重,有时是一册书籍,有时是一匹绸缎,有时是皇帝亲笔的画作或书法,有时甚至只是后苑里摘下的新鲜蔬果。皇后时有回礼,偶尔也附上书札等物,倒也称得上是琴瑟和鸣。

总之,帝后的关系既公事公办,又夹杂着一丝脉脉温情。此时皇帝见到皇后,脸上就显露出上朝一般的庄重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