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台北之夜

第二十八章 台北之夜

到了这一年年尾的时候,青山雅光的书店终于开了起来,名字就叫做“青山书屋”,店里大部分都是日文书,那是从滞留于台湾的日军和日侨手中收购来的,因为遣返日本人的行动加快,许多人紧急抛售手里的东西,一时间颇多一些商人开始做这样的旧货生意。

青山雅光虽然觉得这样子低价收购同胞的书籍,很有些过意不去,然而对方往往和自己说:“这种时候肯收购书籍的,一定是很爱书的人啊,倒是很庆幸这些书能够有一位珍惜它们的新主人。”

这种时候自己就格外惭愧,虽然自己确实是因为喜欢读书而准备开一家小小的书店,但是既然是将书籍当做了商品,就不是单纯的爱书,而是有谋求赢利的目的在里面,青山雅光并不是那样清高的人,不认为以贩卖图书来赚钱是对于文化的贬低,只是那些日本同胞如此充满感情地将心爱的书籍交托给自己,虽然自己也是付了钱的,然而这一份对于书籍的情感却让自己有些难以承受。

许多书都保存得非常完好,虽然纸质略有泛黄,看得出很有些年月了,然而书页非常干净,不要说折痕,就连一个手印都看不到,可见主人是何等珍爱,每次读书之前大概都要洗净了手才翻开书页,有一些书页里甚至还夹着精美的书签,代表着主人阅读的经历,可是现在,她们要离开自己曾经自认为是永居之地的台湾,回到故国日本,这些书便都带不走了,回想当年辛苦收罗,此时却要全部出售,心中也十分难过的吧,她们将这些书很郑重地托付给自己,自己就要对得住她们的信托,一定要好好整理,陈列在店面内。

直到十二月间,台湾的温度还是很适宜,虽然有一点偏凉,但是不会特别冷,多数时候只要穿一件夹衣就可以出门了,然而到了十二月底的时候,天气陡然间降温,清晨起来,站在墙边看房间中的寒暑表,已经低到只有十六度,想来外边一定是更冷吧,原本一直十分温暖的天气,忽然间人就要添加厚衣服了。

傍晚五点多的时候,天上开始下起雨来,淅淅沥沥的雨水一直连绵不绝,不住地落在水泥路面上,渐渐地,道路上便有了一些积水。

青山雅光坐在店铺中,望着店铺前面的街道,雨水一直没有停,到了现在,已经是接近六点二十分,冬季里太阳落下比较早,尤其今天还是雨天,天上晦暗的云层让残存的一点夕阳光线更加微弱,连月光都难以透出来,因此外面的天色已经极其昏暗,简直如同夜晚一样了。

虽然店铺的屋顶吊着一盏小小的灯泡,然而亮度很低,那淡黄色的朦胧的光照在书店里,虽然对视力有一定的帮助,然而仍是显得店内的一切都模模糊糊的,从外面看向店中,或许有一种含混温吞的感觉吧?就仿佛这个时代的气息,带了一种艰苦,一种混沌,还有一种迷离,总之是一种暗淡的色调,令人感到附着了伤感的压抑。

雨渐渐地大了,街道上没有几支路灯,只靠店铺中的灯光给道路照明,每间商铺里面的灯光通过门窗投射到路面上,是黄的或者略白的一块块光影。随着降雨时间的延长,地面上原本的一个个小水洼逐渐汇聚成一片片浅浅的水面,两边的店铺灯光映在上面,随着水面轻微的波动而微微晃动,连光影的轮廓也略有些变形的样子,夜色之中,那光看上去就如同叶片一样漂浮在水上,而且因为水的反射,显得比平时落在粗糙的水泥路面上要稍稍明亮了一些。

急剧降温的天候因为雨水而显得格外湿冷,这样的天气之下,人也分外带了一些忧郁的气息,尤其是那些远路而来的人。

青山雅光坐在桌子后面,这样的光线之下,他也不想再看书了,以免影响到自己的视力,已经失去一条手臂,他格外珍惜自己的身体,因此青山雅光便将右手托在腮上,静静地看着那落在道路上的雨水,水滴将积水的表面敲打出一个个小小的涟漪,涟漪一圈圈向外扩展,最后波纹终于平静,然而方才的水波刚刚消失,新的水波又重新出现,就这样不断地循环往复,就仿佛人生中的纠葛,永远没有停歇的时候。

听着这样滴沥的雨声,人也不由自主地便感觉寂寞起来,尤其是这样的夜晚,街道上没有多少行人,稀疏的过往之人也都是打了伞匆匆向前走,想来都是工作结束后急着回到家里去,在家中抚慰自己一天的心情,连街边往日喧闹的小贩,这个时候的叫卖声也很是稀落,而且那听不懂的寥寥几句闽南语叫卖声与冰一般冷的雨水声糅合在一起,听起来也带了一丝凄凉的感觉,如同深秋的蝉声。

这时,外面一阵脚步声响,一个行政官员模样的男人走进了书店,青山雅光见有客人来,连忙从书桌后站了起来,轻轻一鞠躬,说了一声:“您来了。”

那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官员冲他点了一下头,径直向书店内部走去,他环视了一下书店,只见这只有二十平的书铺虽然狭小,书却摆得满满的,左边一整面墙的书架上都是日文书,右边三分之一的架子上也都是摆的日本书籍,余下的一块地方才是国文书。

这名客人似乎颇有一点好奇,站在左面书架旁,随手

抽了一本书翻了起来,不过目光从上到下一列列只是一扫而过,很快就将那本书又放了回去,然后他踱着步,又找了另一本书来看,这本书他看得比较仔细一些,因为这是一本关于西洋美术的书,里面有许多相当精美的图片。

忽然,那名官员眉头一皱,拿着那本书直奔青山雅光而来,指着上面的一列字,语气中居然带了一点质问的口气:“这是写的什么?”

青山雅光接过书来轻轻念道:“芸术は 盗作であるか,革命であるか,そのいずれかだ,艺术,或是剽窃,或是革命,二者必居其一,这是ポール·ゴーギャン的话,保罗高更,这个人是法国的一个画家。”

听了青山雅光的解释,那人眉头皱得更深:“一个画画的,整天也是革命革命,莫非都是有革命的瘾,不闹个革命就浑身不舒服?”

青山雅光含笑解释道:“他只是一个比喻的说法,艺术家嘛,您也知道,情绪都比较的激烈,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出灵感,所以虽然词句略略刺激一点,但其实只是想要一个艺术风格上的突破变革。”

听了他这样的解说,那人才稍稍放松了一些,看着青山雅光,问道:“你是日本人吧?”

青山雅光轻轻一低头:“是的。”

那人点点头,似乎深有感慨:“国语说得真好啊,比台湾这边的人说得还好,台湾真的是……不要说那些无知无识的老百姓,就算是知识分子,有一些居然也不会讲国语,说起话来不是当地的土话,就是一口的日语,让人真的很难以把她们当做是同胞,对着你这样一个国语流利的日本人,反而感觉能够亲切一些。哦,对了,日本不搞什么革命之类的吧?”

青山雅光一笑:“没有的,日本只有维新,没有革命。”

“唔,是这样啊。”不过你们入侵中国可是够激进的,这一条胳膊是在战争中失掉的吧?

两个人又说了几句话,那人终于将这本“艺术的革命”书册放回了书架,然后转到中文图书这一边,最后挑了两本书,正在付钱的时候,又有一个人进了店,那人站在门口,将合拢起来的竹骨油纸伞对着外面甩了几下,淋掉上面的水珠,青山雅光转头一看,便笑道:“坤,你回来了。”

那个人抬起头来,见自己面前站着的是一个国军军官,脸上的表情登时愈发亲近起来,面部肌肉明显放松,微笑着点头招呼道:“原来是少校的朋友开的书店啊。”那么书籍的内容一定是可以放心的。

何坤客气地笑着说:“因为喜欢看书,所以就想不如自己开一家书店。”

送走了店内这唯一的客人,何坤转过身来说道:“雅光,我们先回去吃饭吧,我买了萝卜和鱼丸,今天晚上可以做关东煮。”

一听到“关东煮”这三个字,青山雅光的表情顿时也轻松了起来,在这样一个雨夜,又是一个人在店内,心情的确是有些冷清的,然而一想到灯光下一小锅热气腾腾的关东煮,瞬间便觉得周身都温暖了起来,温暖就是一种力量。

于是青山雅光关了灯锁好店门,与何坤一起撑了伞向家中走去。

伞盖有一定的宽度,撑在头顶看起来如同飘飞的蒲公英一般,雨水从伞的边缘滴下来,淋漓地成串落在路面上,因此两个人不能像平时一样并肩行走,给伞盖隔开了一点距离。

皮鞋踩在地面的积水上,发出轻轻的“啪啪”声响,脚步声中带了水波的荡漾,是一种湿漉漉的凉意,这个时候天上的云层稍稍稀薄了一些,月光显得明亮了一点,照着前方的道路蜿蜿蜒蜒不断向前延伸,让青山雅光忽然间想起了故乡的天桥立。

两个人一边走一边随口说着:

“今天店里的生意还好吗?”

“还好吧,白天的时候,有四十几个人进店,只是傍晚下起雨来之后,就没有什么人来了,大家都急匆匆要回家去。”

“好在雨中的那位客人终究是买了两本书,雅光,我忽然想到,你在这里是很有语言优势的。”何坤咯咯笑道。

青山雅光也笑了起来,何坤如今也是越来越含蓄了,而且因为脑子灵活,有时候便十分促狭,做了这么一段时间的书商,青山雅光也发现自己在台湾这个地方的天然优势,那就是作为外省人,自己可以与当地人用日语交流,而面对从大陆来台湾的人,自己则可以使用流利的国语,堪称是“左右逢源”,而无论是外省商人还是台湾本土的商贩,都有一个因沟通障碍导致的顾客群受限的问题,自己却可以自如地做两边的生意,作为一个日本人,居然奇特地能够与外省人和台湾人都自如交流,也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啊。

十几分钟之后,前面望见了自家那小小的宅院,何坤开了门,两个人走进房间,将雨伞放在门边的桶内,让雨伞上的水流入桶中,然后便换了拖鞋。青山雅光摸了一下自己的裤脚,虽然走路的时候比较小心,然而溅起来的水花终究是弄湿了裤管下方。

青山雅光换了一条裤子,便进去厨房与何坤一起烧晚饭,大约半个钟头之后,一只小铜锅端上了桌面,两个人每人面前都放了一

只黑陶斗笠碗,青山雅光用一支长柄金属勺从铜锅里舀了那冒着浓重白色蒸汽的食物,放在何坤的陶碗里,又给自己盛了晚饭,然后端坐在那里,将右手放在桌面上说了一句:“いただきます。”

“いただきます。”何坤点了一下头,也同样说了一句,便拿起筷子来开始吃饭。

这一锅关东煮里面大部分是萝卜海带和豆腐,鱼丸只有四颗,每人两颗,虽然是如此,在远离故乡的寒冷雨夜,这仍是抚慰人心的美味食物,尤其是这里面不但有味噌,还有木鱼花,来到台湾后,已经用完的日本食材得到了补充,尤其是味噌和柴鱼片,简直是日本料理的灵魂,对于青山雅光来讲,有了这两样,台北的厨房就有了京都家中的味道。

那些很高阶层的贵族人物习于品尝怀石料理,或许并不很在意这两种食材,然而对于像自己这样的普通人,柴鱼片与味噌就是对于日本的怀念,如同两条细细的绳索,把自己与遥远的日本连接在一起,大包的味噌与柴鱼片让自己感到安心。

雨水仍然滴滴答答地敲打着屋檐和地面,如同一首诗歌的单调韵脚,诗篇很长,然而韵脚却只有一个发音。

何坤一边吃饭,一边神态自然地观察着青山雅光,见他周身的气息越来越柔软温暖,仿佛关东煮的热气将这个人也熏蒸得温软起来一样。这样的雨夜,一个人坐在窗边听着外面连绵不绝的雨水声,虽然日本的茶道很讲虚静空寂的意境,枯山水的欣赏也引人进入一种幽邃深远的境界,然而人的日常毕竟还是有血有肉的生活,所以这种时候,房间里还是点起比较明亮的灯光,再有一个知心相爱的人陪伴会更温馨一些吧,虽然很简单,但这就是幸福的感觉。

何坤含笑说道:“在这样有一点冷的夜里,还是吃这一类混煮的食物更加令人感到愉快啊,我从前不太喜欢把一堆东西都丢进去锅里面煮,总觉得有一点混乱仓促的感觉,不过现在感到,冬季里这实在是最合适的烹调。”关东煮,煮出来的不仅仅是食物。

青山雅光一笑:“坤是一个很讲究条理的人,连烧菜也是这样的风格,我喜欢将各种材料放在锅里慢慢地煮,许多味道融合在一起,口味就丰富了许多,对于我这样不擅长料理的人,能够用这样简单的方法煮出也算是美味的食物,就觉得即使是对于我这样笨拙的人,料理之道也是很宽容的。”

何坤咯咯地笑了:“你总是这样自谦。”

青山雅光转头看向外面黑沉沉的庭院,忽然间不知想到了什么,脸色有些凝滞了起来,何坤眼神一闪,轻轻地问道:“雅光,怎么了?”

青山雅光收回了目光,摇了摇头,说道:“没什么。”

何坤知道他一定是想到了某些事情,然而既然青山雅光不肯讲,自己也便没有必要一直追问,于是何坤便笑着说:“台湾的温泉很是不错,北投温泉很出名的,找一天我们关了店门,去泡一下温泉好吗?”

一说到温泉,青山雅光的表情又变得柔和轻快,笑盈盈点了点头,温泉啊,自从离别了故土,就很少再享受那美好的汤浴,有时候甚至感觉自己仿佛离了水的鱼一样,变得干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