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负大美人师尊攻宝爱吃奶

关于一个小可怜皇子是如何成为皇帝的这件事(背景介绍/纯剧情)

燕国国君驾崩,任谁也没想到最后登上帝位的竟会是六皇子慕容臻。

慕容臻——现在应该改称陛下了,如今的陛下还是皇子时背景单薄,母亲只是一名地位低下的舞姬,但其颜色堪称绝佳,先帝在时与她春风一度,没想到竟让这名舞姬怀上皇嗣。

然而即使是身怀龙种也没能让这可怜的女人母凭子贵。后宫是那样一个勾心斗角的地方,诞下皇子之后没多久,这位在后宫连个名分都没有的女子便香消玉殒了。

没有母亲庇护的幼年皇子,想也知道过的是什么日子。先帝风流荒唐,夜御数女的事情几乎天天都在干,他压根想不起来自己后宫里哪个女人给他生了孩子。最终还是丽妃在先皇面前提了一句,他才知道此事。

丽妃没有儿女,却颇得皇帝宠爱,她提起这小皇子原也只是想让皇帝将其寄养到自己名下,如此今后也算有个依仗。先皇对于这点小事当然没有异议,直接答应了丽妃的请求,并当场给小皇子赐名“臻”。

彼时慕容臻已经五岁,天天在冷宫里窜来窜去几乎跟宫外的野孩子无异。丽妃虽然心下不喜,但到底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好在这慕容臻虽然缺乏教养,但胜在身体康健,洗干净之后的样貌也是十分玉雪可爱,竟把一众皇子都生生比了下去,着实让丽妃欣喜得很。

慕容氏一族本就是出了名的美貌,皇族众人皆十分看重容貌,因此皇帝选拔任用人才时对于容貌的要求也很严格。慕容臻小小年纪竟比他的哥哥弟弟们都长得还要出众,想来日后也能在皇帝面前搏出一方席位,这如何能不让丽妃欣喜异常。

更何况慕容臻的身体也十分康健,他这么多年在冷宫里只有一个残废宫人照看,竟然没病没灾地长到了五岁,对比众多受到精心照料却还是早早夭折的皇子皇女,这孩子堪称奇迹。

自此,丽妃便将这孩子带在自己身边细心教养,虽然心里始终对他不是自己亲生这一点十分介怀,但到底该有的吃穿用度、教习礼仪一样也没落下。

岁月如梭,十年弹指即过。后宫里新人旧人来来去去,丽妃也早就过了适合生育的年纪,这些年依然一无所出。好在她身边还有个慕容臻,虽然不是亲生但两人关系也可称得上一句母慈子孝。

这么多年相处下来,即使是石头也多了几分感情,更何况是深宫里本就寂寥的女子。丽妃早就将慕容臻视为己出,平日里对他嘘寒问暖,学业上也不再苛责。她早就看出这孩子不是个读书的料子,倒是喜欢舞刀弄剑、研读兵法,连武教习师傅也说过慕容臻可堪将才。

可是战场上刀剑无眼,丽妃就这一个儿子,哪里肯放他出去呢?慕容臻知道母亲心疼自己,虽然十分渴望去战场上建功立业,却也一直没有强求。

然而命运就是这般奇妙。

燕国西边与羌月国的战事越来越严重,一卷又一卷的战败奏疏呈到皇帝面前,让本就能力平庸的皇帝越来越暴躁。丽妃出身将门,不巧的是她的哥哥正是这次带兵的主将,二十万大军带出关去,却只有寥寥数千人回来,皇帝气急攻心,竟要把主将枭首示众。

丽妃顾不得后宫不可干政的禁令,去大殿外面哭成了一个泪人,只求皇帝收回成命。

然而皇帝心意已决,更何况这次的损失实在太过惨重,于国于民都需要一个交代——而主将的头颅就是这个交代。

正是在此时,慕容臻挺身而出,说愿意上战场,只求保得舅舅一命。他称只需一万兵马,便可解了西边的窘境。若是不成,到时候他与舅舅提头来见。

皇帝并不相信一个长在宫里金尊玉贵的皇子能有这般能耐,正想不耐烦地将他赶出殿外,却被一旁的皇后制止。

皇后劝说,反正只有一万兵马,给了又有何妨,少年人不吃点苦头以后可难成气候。

皇后当然有自己的盘算。如今皇帝只有三位皇子活在世上,她膝下只有一个嫡子,却身体孱弱,连年地卧病在床。另一个是德妃的四皇子,文不成武不就,但是头脑尚算灵活。剩下的就是慕容臻了,虽然不是丽妃的亲子,却也是皇帝的血脉,虽然他读书不怎么样,但据说武艺十分高超,且身体康健,对于皇后来说也算是个眼中钉了。

皇后不信慕容臻领兵出去能活着回来,就算活着回来也不可能是战胜了羌月人回来。呵呵,一个身娇肉贵的毛头小子,不知天高地厚,妄想只带一万兵马就能转败为胜,再怎么厉害还能翻了天去?到时候就看他战死沙场或是战败回来被砍头,左右都是个死,何其妙哉!

皇帝本就糊涂,被皇后这么一劝说也觉得有几分道理,便允诺了慕容臻的请求。

于是慕容臻便带着一万兵马往西边去了,丽妃在宫里简直哭得眼睛都要瞎了,上吊绳都被侍女剪断了好几根。

可是不过一月,西边就传来了捷报,说是围城之困已解,羌月国的军队已经退回了大漠。六皇子慕容臻带着一万兵马奇袭外族营地,烧了他们的粮草、截了他们的水源,甚至六皇子单枪匹马取了羌月主将的首级,最

后撤退之时只折损了数百人。

远在京城的皇帝被这封捷报震惊得不行,随后就是狂喜,大肆封赏了丽妃一族,又要加封慕容臻为亲王,却被皇后以“皇子还未加冠不得封王”的理由给按下了。

自此之后慕容臻彻底成了皇后一党的眼中钉肉中刺,丽妃一族也因为慕容臻这次堪称夺目的表现开始对他的定位发生转变,竟也开始对那龙椅产生觊觎之心。

皇帝的身体已经不如前几年那么好了,酒色已经将他的健康透支太多,太医往大殿里跑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皇帝眼看着活不了多久了,下面的人心思便开始蠢蠢欲动。

所谓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丽妃的母族在慕容臻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开始暗中招兵买马,想要扶植慕容臻上位。皇后一族对此事心知肚明,却只是暗中搜集证据,安插卧底。

如此一年后,慕容臻只是去边关巡视半月,回来的时候已经是风云剧变。

他的母亲丽妃吊死在寝宫里,丽妃的母族被砍头、抄家、流放——罪名是谋反。

慕容臻因为之前的功勋以及朝廷还需要他在边关打仗留得一条性命,只是从此不奉召不得回京,曾经鲜衣怒马的尊贵皇子此刻只是一介罪人。

然而丽妃也对母族的事情一无所知,她本可以活着,却对皇后求情,希望用自己的性命换得慕容臻活着。皇后嘴上答应,却在她死后依然下令对慕容臻赶尽杀绝。

慕容臻连丽妃的尸身都没来得及安葬就被赶出了京城,一路上被皇后安排的人追杀,他在千百个夜里流着泪怀念母亲,发誓以后定要害了母亲的人血债血偿。

此后他再没用皇子的名头,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仿佛彻底消失在了世人眼中。

之后几年,皇帝的身体愈发不行了。而北边匈奴来犯,他们气势汹汹,燕国守军竟如同纸糊的一样完全抵挡不住,甚至有直接大开城门投降的!不过一月匈奴人便将北方十几个重镇给占领了,消息传回京城,满朝文武面面相觑,偌大一个朝廷竟无人可用。

皇帝气得不行,本就虚弱的身体愈发难以支撑,竟是生生在大殿上晕了过去。

而此时北边突然出现一股军阀势力,他们约有数千人,都穿着黑衣玄甲,武器大都是刀斧长枪之类。而领头之人脸上戴着银质面具,手执一把雪亮长刀,如同披荆斩棘一般将到处肆虐的匈奴士兵砍杀殆尽。

短短数月,这股势力的人数竟愈发壮大,从数千人扩增到了十几万,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只知道某一天黑衣玄甲的战士们降临在各个城镇,将烧杀抢掠的匈奴人赶出了燕国的领土。

燕国人将他们称为玄甲军,百姓很喜欢这些军人,因为他们只杀匈奴士兵,从不抢夺老百姓的财物,也不践踏农人的田地。

在玄甲军领头人的指挥下,匈奴人被逼得退回了草原,甚至主动派了使者与玄甲军谈和。

消息传回京城,一众贵族又喜又忧,喜的是这该死的匈奴人终于走了,忧的是不知这玄甲军是否会对他们造成威胁。

如他们所料,玄甲军在解决了与匈奴的事情之后直接南下往京城去。一路上根本没有官兵敢阻拦他们——开玩笑,连匈奴人都怕的玄甲军,谁敢拦着,谁能拦着?!

皇帝颤巍巍地被宫人扶着上了城门楼,他老眼昏花的眼睛在看到玄甲军领头之人的时候突然觉得莫名熟悉。

而在那人摘下脸上的银质面具之后,这种熟悉感达到了顶峰,与此同时身后的人群也都发出了一阵阵的抽气声。

那张脸俊美凛冽,耀如日月,工笔难以描摹他万分之一的美貌。

而最重要的是,虽然比前几年看起来成熟了许多,但……

“你、你是老六!”皇帝惊呼。

“慕容臻参见陛下。”那领头之人口中说着参见陛下,却并不见他行跪拜之礼,而是依然身姿笔挺地骑在马上。

一众贵族站在城楼上,下方是慕容臻,可这些皇亲国戚却觉得,他们正在被慕容臻以一种轻慢的目光俯视着。

贵族中有人跳出来大骂慕容臻目中无人,藐视君父,还想说他谋反之心不死,却没想到“谋反”两个字还没说出来就被身边的人按住了嘴巴。

开什么玩笑,这人是不长脑子吗?在玄甲军的面前说这些?——按住他的人一头冷汗地想。

慕容臻仿若未闻,他只是慢慢将长刀抬起,遥遥指着他父亲身边的皇后,微笑着说:“不用那么紧张,我只是来杀几个该杀的人,顺便取回属于我的东西。”

京城一夕之间风云再度变幻,老皇帝立慕容臻为太子,皇后突发急病身亡,大皇子因母后身亡伤心过度也跟着去了。丽妃的尸骨重新入了皇陵,追封“德贞崇显皇后”。

此后又过三月,皇帝殡天,太子慕容臻登基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