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

“佛家讲究缘法,缘分到了,自然便记起来了。”老僧人转动着手里佛珠,“陛下要是真的不能忘怀,总会有再记起的时候。”

萧怀衍待老僧人将他穴位上的长针抽去,他走出禅院看着远处的宝相庄严的佛像。

那么姜蜜可也有此等缘法?

……

姜蜜听闻苏氏说,父亲已经在跟昭阳大长公主商议婚期了。

让她安心备嫁。

这些天苏氏会让姜蜜来她的院子里,她会将一些帐本相关的事情教一教姜蜜。至于那闺中之事,她也有些不知该怎么提点,只能到快出嫁的时候再

塞本册子给姜蜜?

姜蜜也乐于来苏氏这边,她所教的东西是自己没有接触的。能多学一些,对自己而言是有益的。

这一来一往多了,姜蜜跟苏氏的关系也亲近了些。最高兴地莫过于姜容,她也跟着姐姐在母亲这儿旁听。虽然有些听不懂,但也得趣。

姜蜜刚从苏氏那儿回来,夏若便匆忙地道:“姑娘,崔嬷嬷过来了。说太后娘娘病重,要您入宫侍疾。”

姜蜜无法拒绝,只能随崔嬷嬷入宫。

这次赐婚后姜蜜再见到太后。

姜太后倚在床上,两鬓添了白发,比先前看起来要苍老许多。

姜蜜看着难受,她伏于床前,“姑母。是棠棠又负于您的期望。”

姜太后看着跪着的小姑娘,她叹惋,“起来吧。”

崔嬷嬷扶着姜蜜起身。

姜蜜立于床前,她想着前世也是从这时候起,姑母的身子越来越差了,最后在弥留之际,让陛下答应纳她进宫。

姜蜜曾问过顾院判,姑母的身子不该会这么快溃败的,看到姑母的模样,她心中很是愧疚。

姜太后看着她养大的小姑娘,她本来应该是姜家的希望,本该是姜家最后一根救命草绳。

实在是可惜了。

“棠棠,哀家问你一事。元宵灯会那日,是不是皇上救了你?”

姜蜜一惊,姑母是怎么知道的?

她低着头答道:“是。”

姜太后道:“你可是好奇哀家怎么会知道?”

“哀家这病顾院判会时常会过来,他交谈说透漏出陛下身上有伤,哀家逼问之下他才说出陛下是为了救了你才造成的。棠棠,你于情于理都应去探望陛下,当面谢他。”

既然已不能成为后妃了,亦不能被帝王所弃。

姜太后更从这件事中,窥查出不一般的信息。或许事情还可能有转圜的余地。

姜蜜没想到姑母会提这个要求。

“姑母,陛下已为我赐婚,我去探望陛下不适合。”姜蜜道。

姜太后捂着胸口,痛声道:“棠棠,撇开其他,陛下是你救命恩人,你该去。这是应有的礼节,亦是姜家的态度。当初你救下陛下时,陛下特准你在行宫养伤,又恩赐于你。这回陛下救了你,你去探望都不愿意了吗?”

姜蜜见姑母旧疾犯了,跟崔嬷嬷扶着她躺下。

而她,也只能应下姑母的要求。

当姜蜜带上太后所备好的礼,站于干清宫外求见时,成忠和李福都以为自己看错了人。

李福忙进去通报。

萧怀衍正在看奏折,冷掉的药还放在一旁,看到李福直衝衝的进来,不悦的看向他。

李福赔着笑道:“陛下,姜家三姑娘在外面求见。”

萧怀衍手中的朱笔顿住,“姜家三姑娘?”

李福笑吟吟,“正是。姜姑娘似乎还带着补品过来,很是有心了。”

萧怀衍拧了拧眉心,“让她进来。”

67 “真没有话要对朕说吗?”……

姜蜜提着崔嬷嬷塞到手中的食盒, 步子有些沉重,先前萧怀衍派人去接她被她拒绝,将他得罪个彻底。

如今她又出现在他面前, 还不知道他会是什么态度。

姜蜜深感无奈,却又不得不去。

姜蜜随着李公公走进殿内,屋子里烧着地龙很是暖和,她解下披风交给身后的宫女。

李福站在屏风前停住脚步, 对姜蜜朝里头使了使眼色, 让她自己进去。

绕过屏风, 姜蜜见到身穿一身宽松常服的萧怀衍。

玉冠束发, 手执一卷书, 比平日里少了许威严, 多了些闲适随意。

姜蜜低下头, 福身一礼, “陛下万福金安。”

萧怀衍把手里的书搁到桌上, 目光落在她的身上,“起来吧。”

姜蜜听他声音温和,抬眼看去见他下颌消瘦, 有几分清减。

她提着食盒,有些踌躇。

萧怀衍见她背脊僵直,紧握住食盒的指尖透出些许紧张不安, 便先开口道:“你来寻朕,是给朕送东西的?”

姜蜜垂眼将食盒打开, 轻声道:“臣女奉太后娘娘之命给陛下送补汤。太后娘娘得知陛下受了伤,特意让小厨房做的。”

姜蜜将这汤的缘由解释清楚,萧怀衍要不要喝全由他自己决定。

“哦,原来是太后的意思。”萧怀衍的语气听不出情绪, 他顿了顿又道:“姜蜜,那你呢?”

姜蜜两个字从萧怀衍口中念出来,有种说不出的意味。尤其是蜜字带着点尾音,缠绵又缱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