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

其中有几位夫人互相看了一眼,她们参加过那场端午宴,知道安阳公主是跟忠勤侯府的四公子私会被撞破才有了后来的赐婚。不过也听说里头似乎有隐情,说是安阳公主不是自愿的,所以嫁去忠勤侯府后闹腾得厉害。

其中一个尚书夫人道:“安阳公主怎没先去坤宁宫请安?我瞧着忠勇侯府的姑娘都过去了。”

按理说安阳公主身为皇妹应去坤宁宫觐见皇后娘娘表示亲近才是,可这位安阳公主怎么这个时辰便去交泰殿。

另一位夫人低声道:“我听说安阳公主出嫁前便跟皇后娘娘有些不和……”

话未尽,但让人都懂了其意。

如此匆忙地赐婚,都是内务府按照一般的规格在办,陛下那边没有另外的赏赐,似乎都没怎么过问。

这么看来安阳公主没有皇上这位兄长的照拂,跟皇后娘娘不亲近,她的生母贤太妃也去了行宫,她在忠勤侯府的只怕不怎么好过。

那位忠勤侯夫人看起来也不好相处,只要她摸清楚了皇家对安阳公主的态度,那内宅对付人的法子多着呢。那位安阳公主委实不太聪明,这难得的修补关系的机会也浪费了。

……

此时坤宁宫中言笑晏晏,姜蜜她原想着生辰从简,交给内务府,没有去多费什么心思。

可没想到萧怀衍瞒着她,将千秋节大办。

她一开始有点无措,她都未做任何准备。

可孙掌事告诉她,她无须做准备,今日是她的生辰,她是等着被众人贺寿献礼。

姜蜜在孙掌事的服侍下换上了礼服,戴了凤冠,雍容华贵。

她看着镜中的自己,感觉入宫短短两月余,似乎跟以前有些不一样了。

没多久,宫人便领着姜家亲眷进了坤宁宫。

姜蜜坐在主位上,看到有段日子没见到的亲人,心里是高兴的。

众人齐齐行礼,“拜见皇后娘娘,贺娘娘千秋吉乐,芳辰永继。”

姜蜜笑着让她们快起来,并赐座。

陈氏和苏氏看着姜蜜这金尊玉贵的模样,心道还是宫中养人啊。

棠棠这容颜比在家中时更明艳了,有种牡丹舒展开了的润泽之感,那股浑然天成的贵气和雍容只有皇家才养的出来。

姜宛、姜宜、姜容都将自己的亲手做的寿礼献上,这是自家人的心意。在交泰殿上的献礼另备了其他贵重之物。

秦思婉也在母亲的示意下把花重金从名家那里所购的双面绣扇献上。她本想着能讨个巧,可她看到姜家人送的都是自己做所的东西,她这件名贵的绣扇显然不是她能够绣出来的。可皇宫之中缺贵重之物吗?

她在坤宁宫所见之物,无一不贵重精致。就连表姐绣鞋上所缀的珠子都是进贡的东珠,更不用她手上戴着的宝石戒指,手钏,还有那尊华贵的凤冠。她的眼中难掩艳羡之色。

姜蜜看着呈上的寿礼,她都很欢喜。

她看了一眼姜容,笑着道:“阿容绣的牡丹进步了,不错。”

姜容脸上一喜,她开心极了,阿姐夸她了。

姜宜打趣道:“娘娘专门夸了阿容,就不夸夸我和宛姐姐吗?”

姜蜜失笑,“宛姐姐的画技自然没得说,不过你这香囊当真没有请宛姐姐帮忙?”

姜蜜故意逗着姜宜。

姜宜连忙把手中茶盏放下,急着分辨,“哎呀,怎么可能!我便是想偷这个懒,宛姐姐也不会帮忙的,我可是辛辛苦苦绣了一个多月……”

说着说着见到姜蜜抿唇笑,其余人也跟着在笑,她便明白过来,闹了个红脸,嗔了姜蜜一眼,“娘娘您故意取笑我,可学坏了。”

说笑间,姜蜜拿着绣扇看了看,亦对俞氏和秦思婉道:“舅母、思婉有心了。”

俞氏起身道:“不敢当,能让娘娘欢喜便好。”

秦思婉听着总觉得表姐的语气有点疏离,不像对姜家人那般亲密。

众人说了一会话,看看时辰差不多了,她们便先告退,前往交泰殿。

姜家人一离开,姜蜜听到宫女进来通传,“娘娘,忠勇侯之女顾萱求见。”

姜蜜连忙道:“快请。”

姜蜜自端午宴后就一直没见到顾萱,她本以为会是在千秋宴上见到,不想阿萱姐姐先过来了。

顾萱一进来,便朝姜蜜行了一礼,“娘娘千岁吉乐。”

姜蜜上前扶住她的手,“快别多礼了。上回在端午宴上,还没来得及谢谢你替我解围呢。”

顾萱毫不在意地道:“那等小事哪值得娘娘记挂着呀。”

顾萱看着眼前的美人,眼睛都亮了几分。

觉得陛下真是有福气,握着的小手还是那么软乎。

顾萱道:“娘娘,臣女是过来给你送寿礼的,但也是来向你辞行的。”

姜蜜惊讶不已,“阿萱姐姐你要去哪里?”

顾萱听着这个称呼,心里一暖,她道:“去云州。臣女那儿没啥什么好东西,就只

有一些酒还能入口。所以臣女给娘娘备了一些酒,不过娘娘可不要贪杯。”

其实入口之物最为忌讳,可她也没有其他东西好送的,贵重之物有是有,可却不是心意。那几坛酒她都盯着,出不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