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

“今日皇上唯独赏了你古琴,还是大名鼎鼎的绿绮。想来他对你是上心了,只要这回递上去的名单皇帝点头了,你便可以早早来宫中与姑母相伴。等你坐上了皇后位子,其余的人也蹦跶不起来。”

姜蜜难掩失望,但也在意料之中。

姑母不会那么轻易地答应。姜家花了这么精力教养她,就是想让她能够在宫中有一席之位,能够延续姜家的荣光。

只是事情不会像姑母所说的那样顺利。

前世萧怀衍这个时候根本不会册立皇后,也没有纳妃。

他是次年才开始纳妃,而皇后的位置一直给沈家留着。

姑母的如意算盘要落空了。

姜蜜回到暖阁时,月亮已经出来了,冷冷地清辉显得秋夜更凉了。

秋玉迎了出来:“姑娘,你总算回来了。干清宫的公公送了一把琴过来,说是皇上赏的。奴婢不敢动,一直摆在桌上。”

姜蜜绕过屏风,便看到那把隐隐透着绿光的古琴。

目光又移到猫窝里,里头空荡荡的,她转头问道:“怎不见绵绵?”

秋玉:“奴婢本来要抱着绵绵回来的,干清宫的那位小成公公叫住了奴婢,带着奴婢去了太医院找李太医给绵绵包扎了。太医说担心绵绵五脏六腑有损,先留在他那儿观察一个晚上,明儿再去接回来。”

姜蜜皱了皱眉,成忠?他什么时候会管这等闲事了?

秋玉给姜蜜倒了一杯茶,“姑娘你便放心罢,奴婢离开的时候看着绵绵精神好多了。”

姜蜜接过茶盏,喝了两口,舒缓一点便放了下来。

姜蜜站在桌前伸手摸了摸绿绮的琴弦,有种荒谬又不可思议的感觉。

前世备受宠爱的柔妃心心念念的绿绮,竟然会到了她的手里。

若是前世的自己定会欣喜万分。

只可惜现在,这琴于她没有半分意义。

她感慨地抚摸着琴上交织的藤蔓纹样,忽地摸到了一处触感有些异样,顺着缝隙用力一按,出现了一个暗格。

姜蜜见那暗格之中存放着一张泛黄的纸张。

她好奇地拿了出来,将纸张翻开。

隻一眼,姜蜜脸上的血色褪尽,双手控制不住地颤抖,背脊隐隐发凉。

秋玉察觉不对,上去扶住姜蜜,关切道:“姑娘,你怎么了?”

姜蜜手脚发软,不想自己竟然犯了这么大一个错。

手中的纸张上面是潦草的曲谱,像是信手闲余之作,只有若干个段落,并不完整。

而她前世时,也曾见过这张曲谱,是在御书房被他强压在桌上时,挣扎之间掀翻了一本书,从中掉落而出。

事后他将那曲谱捡了起来,告诉她,这是他在逆王之乱时随手所作。

当时她只看了几眼,便记住那曲谱。

后来弹琴时,会不自觉地将记住的曲谱融入她所作的曲子当中。那时她总是遗憾那首曲子未能在他寿辰时献出,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的完善,想着往后能将最好的呈现给他。

而她此前在大殿上弹的曲子,正是融入后的曲子。

此时的她,根本就不该知道那曲谱,更不可能弹出来。

萧怀衍是不是听出来了?

他疑心那么重,会相信这是一种巧合吗?

他将绿绮赏赐给她,是故意让她发现暗格,从而发现曲谱。

这一次,还是在告诫吗?

姜蜜竭力的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要怕,不要慌。

天下巧合之事那么多,她只要不承认,没有人知道她看过那曲子。

……

“微臣查过承恩侯府三房都未曾有人去过云州。姜家的那位三姑娘从未出过京城,甚少参加各家的宴席。”

御前话说之人看起来二十七八岁,气质冷冽,相貌冷峻,右眉峰处有着一道刀疤,凭添几分肃杀之气。此人正是锦衣卫指挥使裴池。

萧怀衍翻着手里的卷案,唇角噙着一抹笑,“从未出过京城?难道天下当真有如此巧合之事?还真是越来越有趣了。”

萧怀衍薄唇勾了勾,眼中未见丝毫笑意。

13 “姜姑娘,你很怕朕?”……

男人抬手一挥,将碍事的奏折扫到地上。

“里面是什么声音?可是陛下忙完了?李公公,这人参鸡汤得让皇上趁热喝才行,便让本宫进去罢。”

外头的话传进来,让蜷缩在桌上的女子惟恐那扇雕花大门会被推开。

“柔妃娘娘,皇上批折子不喜人打搅。您若是贸然进去了,奴才可担当不起。”

外头的人沉默了片刻,似有顾虑。“也罢,本宫将参汤交给你了,可要叮嘱皇上喝呀。”

“娘娘放心,恭送柔妃娘娘。”

阳光透过琉璃窗照得一室明亮,瞧着凄艳又可怜。

男人将累极的女子捞到怀中,手拿着一张曲谱,漫不经心地道:“多大点事,怎还哭得

这般伤心?”

……

翌日,姜蜜坐在妆奁前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不由叹息一声,面上施了点薄粉,眼睛还有点发红微肿。

她昨夜睡得很不安宁,梦里面乱糟糟的,又在睡梦里哭着醒过来。